每年1月3日赤膊(只系1条兜裆布)男子们争夺一个直径30厘米、重达8公斤的宝球,据说如果谁能把这个球高举头顶,幸运就会降临。男子们分成以务农为主、取意陆地的“陆组”和靠捕鱼为生、在海洋上驰骋的“滨组”两组,根据哪一方最终将宝球交给神官,据此来占卜当年是农业丰产还是渔业丰收。
起源:相传,作为九州三大节庆活动之一,具有500年历史的抢球节起源于龙神向神功皇后(170-269年)进献双球的传说。 下午1时,经过清洗、分别像征男女的“阳”、“阴”双球被运至玉取惠比寿神社。“阴”球供奉于该神社后,男孩子们再次将“阳”球运向筥崎宫方向,途中,交与一直守护在那里的男子们,然后一场宝球争夺战拉开序幕。伴随着“噢伊萨〜、噢伊萨〜”的号角声,男子们的热情不断高涨,行至筥崎宫大门时达到高潮。此时,尽管室外寒冷,但男子们的身上已被泼水湿透,连路旁观看的游客也都被淋湿。
据说宝球哪怕是摸一下也能带来幸运,所以游客们也争先恐后上前抢夺,场面愈来愈喧嚷热闹。神官一直守在楼门等待,如果抢先把宝球交与神官的是“陆组”,则意味着当年农业丰产,如果是“滨组”,则渔业丰收。
(编辑:传统节日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