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蛰,又名“启蛰”,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一般在每年的3月5-6日。惊蛰,为天干地支卯月的起始;卯,仲春之月,卦在震位,万物出乎震,乃生发之象,通俗来讲,是指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。时至惊蛰,阳气上升、气温回暖、春雷乍动、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。中医传统理论认为,肝属木,应自然界春生之气,宜保持柔和、舒畅、升发、条达,既不抑郁也不亢奋的充和之象,才能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。因此春季养肝应从惊蛰前开始。
首先,作息要规律:通宵熬夜容易肝处于亢奋状态,过度使用容易造成肝疲劳,逐渐导致肝的功能下降,易出现头晕、眼花、口干口苦、疲劳等症状。因此,应在每日晚间11点之前入睡,保证每日8小时的睡眠时间,让肝能够充分休息。另外,中医常说“肝内寄相火”。而春季为冷暖交替季节,应注意保暖,可多晒太阳和外出散步。
其次,心情要愉悦:肝主情志,心情暴怒、或抑郁的精神状态,低沉的情绪,最易影响肝的疏泄功能。暴怒可致肝阳亢逆,出现面红目赤,头胀头痛;情绪低沉,则肝气郁结,气郁日久,又可化火生热,导致肝火、肝风等病变。因此,要放松心态,用愉悦的心情去接受万物复苏的春天。
最后,饮食要合理:春季万物生发,会有很多野菜生长,这时可根据个人喜好,适量增加野菜等春季应季食品的摄入。另外,春季乍暖还寒,此时天气逐渐暖和,但是寒气未去,湿气颇重,此时应注重对脾胃功能的调理,祛湿健脾。避免吃生冷的食物,最好吃新鲜温热的食物,以保护肠胃,避免感染,护肝养肝。
(编辑:传统节日网)